0%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1
2
3
4
5
Physiological needs
Safety needs
Social belonging
Esteem
Self-actualization

过去十年
为自己和家人的愚昧无知在买单
代价很大,成长很大,收获很大

过去十年
实现了Maslow模型的生存、安全和情感需求层次

下一个十年
将聚焦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通过HWPM+ABCDE+MVP落实

The Human Dimensions and Basic Human Needs

Physical dimension Physiologic needs Breathing, circulation, temperature, intake of food and fluids, elimination of wastes, movement.

nvironmental dimension Safety and security needs Housing, community, climate.

Sociocultural dimension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communications with others, support systems, being part of community, feeling loved by others.

Emotional dimension Self-esteem needs Fear, sadness, loneliness, happiness, accepting self.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s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Thinking, learning, decision making, values, beliefs, fulfillment, helping others.

新视角:如何理解婚姻?

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埃利·J·芬克尔(Eli J. Finkel),同时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婚姻研究者之一,他在新书《要么十全十美,要么一无是处的婚姻》(The All-Or-Nothing Marriage: How the Best Marriages Work)中,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框架来解释了婚姻。给你简单介绍下马斯洛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照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这种观念中,婚姻的作用是为了支持双方个体得到自我实现,芬克尔援引了心理学家奥托·兰克(Otto Rank)对婚姻的定义,“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发展、成长,同时不过多侵犯对方的个性。”芬克尔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把这个定义视作婚姻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并不认同芬克尔对婚姻的解释,他认为这种婚姻观念冷漠而疏离,他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你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而结婚,那么你会经常感到沮丧,因为婚姻,特别是育儿,会不断地拖着你远离自我目标”。比起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婚姻,布鲁克斯更倾向于一个名为“四种幸福”的模型。“四种幸福”理论中,最低等的幸福是物质享受;然后是成就感;接着是贡献力,也就是我们从回馈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最高等级的幸福是道德上的快乐,即把自己奉献给某种高尚的事业或无条件的爱时获得的强烈满足感。他认为,在“四种幸福”这个框架中,婚姻可以成为一个喜悦的学校,“当你的自我融入进一个名为婚姻的单元之中,你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为这个单元做贡献的同时,你投入了一部分自我,因此给予和接受,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之间的区别消失了。”

布鲁克斯说这两种理论的最大差异是,“四种幸福”理论所认为的自我实现,是从个体走向人际关系,最终走向卓越与集体的发展;马斯洛的理论则是从集体转向人际关系,巅峰是个体的发展,“人类存在体验的巅峰一方面在于超越自我;另一方面在于解放和实现自我。”

成功企业家,都爱读哲学?

据说有人调查了美国商业100强CEO的书柜,发现里面超过90%的书都和经济无关,中国很多企业家也一样,反而更爱看宗教、哲学、心灵类的书,这是为什么呢?最近,公众号投黑马发了篇文章,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个现象。

他说,首先,企业家最缺乏的是最高层级的知识,也就是智慧。

IBM曾经把”知识“分成四个层级,最底层的叫数据,经过提炼的数据叫信息,从信息里归纳总结出的规律叫知识,知识再往上是智慧。所谓智慧,它不是某个具体的技巧、技能,而是一种态度和境界。十个人面对同样的商业机会,做出的判断和决策可能完全不同,最终分出高下的,不是数据、信息和知识,而是态度和境界。

其次,是为了建立对人性的洞察。有人就问过投资家罗杰斯,想成像他这样的投资家,应该读哪些书?罗杰斯说,两种书,一是哲学,二是文学,因为只有从这两种书里,你才能真正地弄懂人性。归根到底,市场上较量的就是对人性的洞察。

最后,从表面上看,企业家关心的是生意,但其实,他们关心的是生命最基本的焦虑。远大的总裁张跃就说,当你什么都不太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正缺的东西根本就没解决,那就是关于身体心灵的问题。所以说,40岁以前关注的是成功,40岁以后关注的是意义。

你看,对智慧的渴求,对人性的洞察,对自我的关照,这是企业家的内心需求。

本文源自:商业为什么需要哲学、文学甚至禅学?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